热词: 商标  专利申请  专利无效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动态 > 行业动态
《于丹〈论语〉心得》:10万英镑预付版税创纪录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年8月9日    |    阅读:2041 次    |    关键词: 版权    于丹    论语    国际保护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尽管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图书走得还不够远,版权贸易的主要对象仍然是港台、日韩、东南亚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和国家,能够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图书寥寥无几。如何打破僵局,成了中国出版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难题。《于丹〈论语〉心得》走向世界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也许部分回答了“中国出版如何走得更远”这个问题。

从乏人问津到炙手可热

《于丹〈论语〉心得》土耳其版的合同已经签订,现在以色列版的合同也差不多了,只有几个细节再敲定一下就可以签了。”7月15日,在中华书局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总经理李岩说,“现在是人家主动找我们要版权,当初可不是这样的,我们送上门,他们都不要。”

2006年底,《于丹〈论语〉心得》上市刚一个月销量就突破100万册,中华书局觉得这是开展“走出去”工作的一个好项目,于是一系列版权谈判紧锣密鼓地开展,亚洲地区率先突破,顺利输出:繁体字版落户台湾联经出版有限公司,韩文版落户韩国恒富出版社,日文版落户日本讲谈社。《于丹〈论语〉心得》在当地掀起一股“论语热”。

 “当时我们也找了几家在中国有办事处的欧美版权代理公司,但反馈的结果却令人失望。”李岩说,这些代理公司关注的领域集中在文学类和财经类图书上。对于《于丹〈论语〉心得》他们一致的看法是,这是一本“很中国”的图书,中国人喜欢,但是要让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的欧美读者接受一名中国教授关于中国传统经典的解读,难度实在太高。他们不愿意冒风险代理这样一本书。“我们直接去找出版社是没用的,必须通过代理,因为欧美出版业80%、90%的图书都是通过版权代理来做的,不通过他们,(中国图书)很难进入主流市场。”李岩说,输出欧美的事就暂时搁置了。

转机出现在2007年下半年。随着《于丹〈论语〉心得》在中国的持续热销以及“于丹现象”和“国学热”所引起的广泛报道与争论,欧美媒体终于注意到这本书。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媒体接连采访于丹,我也参加了几次,”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说,“外国记者的提问集中在一点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文化因素是什么?他们觉得,于丹的这本书可以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

10万英镑预付版税创纪录

李岩说:“建国以来中华书局还从未有过向欧美国家输出版权的经历。怎么报价、怎么签合同,我们也没经验,这里托比·伊迪的价值就显示出来了。”在托比·伊迪公司专业化的规范运作下,双方很快就合同细节达成一致,麦克米伦给出了10万英镑的预付版税。李岩说,这是一个“只有英语读物主流畅销类产品才会有的报价”,打破了2005年企鹅公司购买《狼图腾》时出价10万美元的中文版权输出纪录。

目前,英国提交的年度销售报告显示《于丹〈论语〉心得》的英、欧、美以及亚太地区的精装版已于上市半年后告罄,共计23000册,目前平装本已经摆上了各大书店。该书在法国翻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已连续12周上榜,最高第2名,最低第9名,法语版目前已销售5.4万册。匈牙利版《于丹〈论语〉心得》被提名为2009年匈牙利封面美装奖。

无论是版权签约数,还是实际印刷数,《于丹〈论语〉心得》均创造了近年来中文图书的最高纪录。截至今年7月,该书海外版权共签约33个,涉及28个语种、33个版本,目前已经出版的有繁体、韩、日、英、德、意、西、荷、法、葡、希、挪威、芬兰、瑞典、冰岛、印尼、匈等17个语种的22个版本,实际印刷18万册,版权收益到账203.9万元人民币,相当于销售中文版64万册的利润。

 “对于中华书局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第一次亲身体验了什么是国际出版规则,增强了我们走出去的信心。

分享到:
点击这里给我发送消息